病毒空斑滴度测定,Castor X1可有效对其检测

发布日期:2023-09-05 14:48:20浏览次数:744

病毒空斑滴度测定是一种用于测定病毒滴度和免疫逃避能力的生物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这种技术常用于评估病毒的感染力和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

病毒空斑滴度测定基于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上的感染情况,通过计算形成空斑的数量和大小来衡量病毒的滴度。具体来说,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细胞培养物:将所需细胞系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成单层。

制备病毒溶液:将所需病毒株用适当的培养基稀释,以便在细胞培养物上进行感染。

感染细胞:将病毒溶液加入细胞培养物中,使其在细胞单层上进行感染。

观察和记录空斑:感染一定时间后,细胞单层会出现空斑,每个空斑代表一个病毒复制周期结束后的细胞死亡区域。观察并记录空斑的数量和大小,以评估病毒的滴度。

计算病毒空斑滴度:通过将病毒溶液的稀释倍数与空斑数量和大小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病毒空斑滴度。

病毒空斑滴度测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病毒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领域。例如,在病毒学中,该技术可用于评估病毒株之间的感染力和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在传染病学中,该技术可用于评估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在进行病毒空斑滴度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不同的病毒需要使用不同的细胞系进行感染,选择合适的细胞系是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关键。

确保病毒溶液的准确性:病毒溶液的准确性和纯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确保病毒溶液的准确性。

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培养时间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进行重复实验:进行重复实验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病毒空斑滴度测定是一种用于测定病毒滴度和免疫逃避能力的生物技术,在病毒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病毒的感染力和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为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感染性病毒感染细胞后脱落形成斑块或者病灶,直接检测病毒空斑数量测 定病毒滴度,或者应用标准免疫染色法通过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 滴度,实现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特异标记。Castor可全孔拍摄并准确识别病毒空斑或者免疫蓝斑,计算病毒滴度。

病毒转导滴度检测

转导滴度是将慢病毒或AAV病毒经梯度稀释后,感染实验细胞,通过检测目的基因(或转基因)的表达情况来判定是否阳性,根据 阳性细胞数量或阳性孔数量,结合病毒稀释度来计算转导滴度,其计量单位为转导单位(Transduction unit,TU)。

病毒空斑 / 蓝斑法滴度测定

病毒空斑/噬斑技术是一种基于病毒感染力检测病毒滴度的技术,基本原理为:将贴壁细胞培养至单层后,接种经适当稀释的病 毒并培养,病毒颗粒感染细胞而引起细胞病变,形成一个病变区域,病变区域细胞脱落形成噬斑,一个噬斑可代表一个活的病毒 颗粒,对于多数动物病毒来说,感染病毒颗粒数与噬斑数量呈正比关系。 病毒噬斑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病毒滴度的测定,通过噬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PFU)计算病毒滴度。中国药典2020年 版三部对黄热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水痘减毒活疫苗采用噬斑法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均作了详细描述。

单层Vero细胞接种 (eg. 1E6 cells in 6-well, >80% confluence)

制备2%琼脂糖

准备病毒梯度稀释液 (6 doses, 1:10 dilution, top 10-2)

感染细胞单层(1h)

覆盖琼脂糖(6-10 days)

空斑观察计数(空斑形成单位数,PFU/ml)

病毒空斑检测

病毒转导滴度检测病毒空斑/噬斑技术是一种基于病毒感染力检测病毒滴度的技术,基本原理为:将贴壁细胞培养至单层后,接种经适当稀释的病 毒并培养,病毒颗粒感染细胞而引起细胞病变,形成一个病变区域,病变区域细胞脱落形成噬斑,一个噬斑可代表一个活的病毒 颗粒,对于多数动物病毒来说,感染病毒颗粒数与噬斑数量呈正比关系。 病毒噬斑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病毒滴度的测定,通过噬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PFU)计算病毒滴度。中国药典2020年 版三部对黄热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水痘减毒活疫苗采用噬斑法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均作了详细描述。 细胞生长表面大小和形式是空斑实验的关键因素,6孔 板每个孔的直径约为35mm,可识别超过200个不同的 斑块——人工计数工作量和误差均很大。

Castor X1 可以对6孔板进行整孔成像,大孔拼接,AI病 毒空斑算法对空斑进行识别分析,大大提高处理效率, 能够识别更小的空斑,从而缩短孵育时间。